欢迎访问辽宁工业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
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资讯>>正文
锦州工学院,是我理想的摇篮
2021-12-28 11:08  

 

 

 

     2021年是我们辽宁工业大学建校七十周年。70年来辽工大经历了风风雨雨,从中等专科学校到大专再到本科学府,现在已发展成为较有名气的高等学府,我这个老毕业生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。

我出生在旧社会,成长在新中国,上学的第一天,父亲对我说:“新中国来之不易,你一定要好好学习,将来为建设新中国多做贡献”。我还清楚的记得,开学那天我背着母亲亲手做的新书包,书包上面绣着六个大字:“为祖国而学习”。从那时起,我就用这六个大字时刻激励自己,努力学习,奋发向上。1955年我以满分的成绩考入岫岩二中,1958年被保送至岫岩高中。我的理想就是大学毕业当一名工程师,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设计出更多更好更先进的机器设备,为祖国早日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,早日迈进世界先进行列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1961年高中毕业的我报考的第一自愿就是锦州工学院(现辽宁工业大学),因为那里有我喜欢的机械系,能够实现我成为工程师的理想。高考发榜了,我如愿以偿的被锦州工学院机械系录取了,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兴奋的一夜未眠。 1961年10月10日我带着理想和喜悦步入锦州工学院的大门,被分配到机器制造工艺及其设备专业本科102班。

那时的锦州工学院没有现在这么壮观和气派,学院一座教学楼,一座实验楼(实验楼一二层是实验室,三层是图书馆),还有一座四层楼的学生宿舍,当年的学生食堂是一个大平房,每当开会,演出和放映电影的时候,桌椅靠边摆放,食堂就变成了礼堂。那时我们老师的教研室也全都是平房,在食堂的北面是一个实习工厂,实习厂有四个车间:一个铸造车间,一个锻造车间,两个机加车间,我在铸造车间端过铁水,在锻造车间轮过大锤,在机加车间车过零件。

我记得在实习厂的北面是一个桃园,每当桃子熟了的时候,各班轮流去采摘,每隔一两天学院的广播里就会发通知:“请各班生活委员到食堂领桃子”,我们每班可以分到一麻袋的桃子,感觉那时的桃子又香又甜;我们学院还有渔船和农场,夏天渔船捕捞的大飞蟹又肥又大,午饭时每人一只;秋天我们到农场义务劳动,割豆子、收高粱、掰玉米、捡杂粮……好一派丰收的景象。那个时候学校的条件虽然艰苦,吃的住的远不如现在,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都很足,师生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:那就是认真教学,努力学习,办好工学院,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。锦州工学院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,但师生们时刻牢记办好工学院的信念,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办好工学院的脚步,我们锦州工学院就这样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的发展壮大。

1962年我因病休学一年,于1966年7月毕业。虽然毕业了,但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没有按时分配工作,那时全国的大学毕业生都没有分配工作,都是留校“闹革命”。1968年9月开始陆续对66~68届毕业生进行分配,我被分配到沈阳东风机床厂工作。

我怀着理想和抱负走上了工作岗位,在工作中我继续努力学习,刻苦专研技术,拜老工人为师,理论联系实际,勇于创新,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先后任技术科长,技术处长,质量处长,厂总工程师,并很快晋升为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。1985年企业转型,我赴德国、意大利考察和技术培训,同意大利扎努西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同攻坚克难,为辽宁省引进了第一条家用电冰箱生产线。

在工作期间,我曾多次获得厂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,同时还获得省、市、局级颁发的科技进步、技术革新、技术改造、优秀新产品和质量管理等项目一、二、三等奖。

1989年因工作需要我调入沈阳市家用电器工业总公司任技术质量部部长,1991年调入沈阳市家用电器研究所任所长。同年我荣幸的被母校邀请参加了建校四十周年校庆。

我们锦州工学院的历届毕业生都是好样的,无论从事基层工作,还是在领导岗位,都能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撑起一片天,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发光发热,我们辽工大的学子都是祖国的栋梁。

我的母校——辽宁工业大学(原锦州工学院)是我实现理想的摇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6届毕业生:周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1年6月1日

 

 

 

 

关闭窗口